名称描述内容
客服微信:hqdk18
全部商品
无人机救援!国家地震应急预案新增航空救援力量,240余架通信无人机构筑“8小时生命圈”
来源: | 作者:阿芙 | 发布时间: 7天前 | 1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2025年10月17日,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新修订的《国家地震应急预案》,首次明确将无人机等航空技术纳入国家应急体系,标志着我国地震救援正式进入“空天地一体化”时代。

2025年10月17日,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新修订的《国家地震应急预案》,这是自2012年版本实施13年来的首次全面更新。新版预案首次明确将无人机等航空技术纳入国家应急体系,标志着我国地震救援正式进入“空天地一体化”时代。


图片


 航空力量写入国家预案


新预案在“一级应急响应”的“国家应急处置”中专门列出航空救援条款:在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中断、道路损毁、电力中断等极端情况下,将调派大型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,协调开辟应急救援空中投送通道。


预案明确,自然资源部、交通运输部、应急管理部、国家国防科工局、中国民航局和军队等迅速组织、协调开展灾情航空、航天侦察。中央空管办、交通运输部、中国民航局将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有关机场的有序运转,组织修复灾区机场或开辟临时机场。


这一规定意味着,无人机不再只是辅助工具,而是成为国家应急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。从灾情侦察到物资投送,从通信中继到人员搜救,无人机将在地震救援中扮演多重角色。


图片


值得一提的是,应急管理部在10月16日的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,已在全国配备8架大型通信无人机,为各地配备了240余架中大型通信无人机,形成了8小时通信圈。


这一系统已在今年汛期应对中发挥重要作用。应急管理部会同工信部调度各地通信无人机,在“三断”(断路、断网、断电)区域为失联群众提供通信服务3.2万余次。


此外,应急管理部还自主研发了弹射式中型通信侦察无人机,进一步提高了抗风抗雨的能力;研发了“星立通”抛投式卫星电话,可通过无人机抛投到“三断”区域,被困群众可一键式对外呼救。


响应机制全面升级


新预案将国家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分为一级、二级、三级、四级,一级为最高级别。启动一级响应的条件是:初判发生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或重点地区发生7.0级以上地震。


地震灾害分级标准也随之明确: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指造成200人以上死亡(含失踪)或特别重大经济损失;重大地震灾害指造成30人以上、200人以下死亡(含失踪)。


预案特别强调“发挥无人救援装备在危险救援现场的作用”,在人员搜救环节明确要求利用无人装备替代人力进入高风险区域,保障救援人员安全的同时提高搜救效率。


无人机救援的优势与挑战


无人机在地震救援中具有独特优势:快速响应、不受地形限制、可实时传回灾情画面。大型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尤其适合大范围灾情侦察,而多旋翼无人机则适合复杂环境下的精细搜救。


然而,无人机救援也面临挑战: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飞行能力、电池续航限制、空中交通管理等。新预案提出“实行必要的飞行管制措施”,正是为大规模无人机救援行动提供制度保障。


应急管理部正在构建的“空天地”一体化应急通信网络,将卫星通信、无人机中继和地面移动通信相结合,确保在任何极端条件下至少有一种通信手段保持畅通。


无人机正从“空中相机”升级为“生命守护者”。随着5G、人工智能技术与无人机深度融合,未来的地震救援将更加精准高效。